“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收官期。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山东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草案)》和《太阳成集团tyc151cc章程》,在全面总结学校和学院的“十二五”规划取得成绩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回顾
(一)主要成果总结
“十二五”期间是太阳成集团tyc151cc28年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五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依学校发展目标,立足实际、准确定位、科学谋划、扎实工作,在学科建设、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对外合作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特色更加凸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应用化学和分析化学两大学科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初步发展成为以理工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1、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形成应用化学博士点,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海洋化学、应用化学等6个学术型硕士点、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点和化学工程在职工程硕士点的学科结构。拥有应用化学、化学、海洋科学3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彼此推动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了办学层次和水平。在应用化学和分析化学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新增生化分析“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山东省生化分析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青岛市生态化工实验室被列为青岛市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进行建设,众多平台为学院创建合作基地、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凸现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教学改革、课程和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研室及专业发展建设,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十二五”末,物理化学课程、有机化学课程、基础化学原理课程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基础化学原理和有机化学两门课程为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助课程;工业有机合成为省级双语课程;仪器分析课程为校精品课程;绿色化学课程、精细化学品概论、工业分析与分离被评为校优秀课程;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被评为校优秀课程立项。2011年以来,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教材7部,其中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首届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首届全省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获三等奖1项;获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校实验教学改革奖及实验技术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2011-2014年连续4年均获教学工作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前五名,获校教学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第二名。
3、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
通过机制体制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初步形成了团队作战、协同攻关的良好局面,催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2008-2014科技工作先进集体,2008-2014全校高水平论文奖励受表彰个人最多。2011年以来,获得省部级奖励10项,其中2015年获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4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2013年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还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在科研成果鉴定和专利申请等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以来,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7项。出版专(译)著15部,发表影响因子3.0以上SCI论文200篇,影响因子5.0以上的SCI收录论文109篇,影响因子10.0以上的SCI收录论文2篇,ESI世界排名0.4%左右。2011-2015年,承担各类纵向科研课题125项。其中,“973课题”2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级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0项;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青岛市科技发展规划等项目22项。完成横向课题62项。2011年以来,科研经费连续五年过千万,累计达到6000余万元。
4、师资队伍进一步壮大
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以来,采取“引进高水平、培养新力量”的方针,引进高水平国内外博士30多名。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双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培育杰青1人、优青1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62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山东省突贡专家2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并获批生化分析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应用化学青岛市优秀创新团队1个。建立了一支以“化工类专业化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生化分析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泰山学者”创新团队为核心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高水平教学研究队伍。
5、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突出
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始终把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爱党爱国爱校、道德品德过硬、综合素质较高、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人才作为己任,通过课堂教学、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途径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五年来共培养了2600名毕业生,扎根于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秉承学院优良传统,大力弘扬“科大精神”,积极践行“橡胶品格”,创造了骄人成绩,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荣誉。这其中涌现出了全省首个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赵永昌同学、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的王新星同学等一大批学生典型。大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结题国家级一等奖1项、“赛凡光电杯”山东省第六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2项、2014年“创青春”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金奖1项、省级银奖2项、第五届齐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三等奖2项、“华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三等奖1项。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实践中彰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实践中彰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6、党建和思政工作进一步提升
坚持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十二五”期间,共发展教工和学生党员176人,涌现出8名优秀共产党员,4名党务先进工作者,4个先进党支部,1名青岛市“工人先锋”,1名“青岛市劳动模范”,1名青岛市优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者,1名辅导员获山东省第四届“百优辅导员”,1名辅导员获山东省首届高校骨干辅导员,辅导员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6篇,参与市级以上课题2项。学生工作考核、就业工作考核每年均在全校前5名,2011-2012学年学生工作考核、考研率、四级一次通过率均位居全校第一名,获“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奖杯”。分团委连续5年获得“五四红旗分团委”荣誉称号。“十二五”期间,培养出5个省级优秀班集体,12名山东省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5名“十大自立自强标兵”,5名“十大优秀学生”,5名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10名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学生,10名“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优秀志愿者,连续5年被评为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优秀组织单位。
7、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
“十二五”期间,对外开放布局逐渐完善,与美国特洛伊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合作办学项目“应用化学专业”已纳入国家本科统招计划。在2014年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中该项目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评估。2014年,美国特洛伊大学校长助理Mr.Porter教授等人一行到我院考察访问;马连湘校长和韩兆会书记受邀先后访问特洛伊大学。通过与美国特洛伊大学合作办学,学分互认,联合制定基础化学教学大纲,实现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增强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化学学科发展的目标。
(二)主要经验总结
回顾学院“十二五”期间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发扬:
1、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十二五”以来,学院通过岗位聘任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教学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全院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学院建设与发展。
2、艰苦奋斗,团结一心。党政班子密切配合,团结一心,以人为本,积极践行橡胶品格,带领广大教师员工努力拼搏,真抓实干,实现了学院合作办学招生、工程硕士办班、校企合作等方面工作重大突破。
3、保持稳定,促进和谐。学院始终把稳定作为改革与发展的保障,积极创建和谐学院。学院注重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了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1、学科、平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没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建设力度不够。部分学科内涵不足,博士生规模偏小,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能力弱,支持行业与区域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少,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2、重大标志性学术成果有待突破。通过十二五的引进和培养,师资规模结构、年龄搭配和学历层次趋于合理,但是缺乏大师级及学科领军人物,标志性的重大项目、研发团队、创新成果较少,科研团队的有效组织和运行亟待加强。
3、产学研结合有待加强。学院作为学校基础教学单位,基础性研究项目较多较强,高水平的论文发表数量位居学校前列,但承担横向项目能力较弱,需结合自身优势探寻与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等项目,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优化。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过程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协调因素。对于不同专业的要求和不同学生的兴趣未能适当给予区别对待,个性培养和发挥的空间不足,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有一定距离,导致部分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本科生学习过程缺乏过程监控和激励手段,精力投入不足;培养的研究生知识结构广博却无法满足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优化。
5、先进实验仪器设备缺乏。尽管学院经过“十二五”的建设,仪器设备总值4284万元,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与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其他院校重点实验室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需要在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更新和购置一批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以满足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
二、“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一)外部形势
2015年,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发展的任务。2016年,《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草案)中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重点支持6所左右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属高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实施学科筑峰计划,重点支持全省高校遴选的20个优势学科点和50个优势学科领域(方向),实施优势学科提升计划。这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分层分类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潮流和竞争态势,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另外,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家实施“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发展战略。国家提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山东省提出围绕橡胶行业建设国家实验室,为学院创造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青岛市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预计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将增至50所以上,高等教育的区域性竞争更加激烈,势必改变岛城的高等教育生态格局,也必将对学院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下一个五年是太阳成集团tyc151cc创建教学研究型学院、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学院在看到外部有利条件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底子较薄、起步较晚、发展较短,与国内、省内的重点大学如北京化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化学学科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在优秀人才方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人才依然空缺,缺少大师级的学科领军人物;在学科平台建设方面,虽然拥有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应用化学博士点,但还没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建设任重道远;在科研水平方面,我们与过去相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需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标志性大课题较少。因此,如何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寻求跨越式发展,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跟进甚至超越国内兄弟院校化学学科的发展步伐,成为太阳成集团tyc151cc“十三五”期间必须面对并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二)自身状况
1、学科建设现状
学院经过28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生化分析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生命分析化学高校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生化分析“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山东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应用化学博士学科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工类专业化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应用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精品课程—山东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山东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格局;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较高,年龄、职称、知识结构较合理,能独立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的科研队伍。化学学科在分析化学、应用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拥有应用化学、分析化学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和分析化学学科为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化工类专业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应用化学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点,共7个硕士点,化学工程在职硕士点。
2、自身相对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人才队伍、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交流合作等领域形成了自身特色,就国内、省内等相同院校的化学学科具有了比较明显的学科特色。在人才队伍方面,拥有一大批可以承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学科带头人和开展特色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学名师;在学科建设方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和海洋化学硕士点,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教育教学方面,拥有一大批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和优秀教材;在科学研究方面,主持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的重大项目,近五年发表20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授权57项技术发明专利,ESI国际排位为0.4%左右;在交流合作方面,拥有承担国家级重大学术会议的条件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人才的实验区。
3、面临主要困难
“十三五”期间学院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体现在:
①缺乏院士、长江学者等大师级学科带头人;②国家级平台建设有待加大投入和加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青、优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少;③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奖及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有待突破;④SCI影响因子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较少;⑤中青年学术水平发展很快,由于指标太少高水平青年教师职称提升困难,不利于青年学者脱颖而出;⑥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
三、“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实施“双一流”建设战略、“领军人才”战略、“科研提升”战略和“创新开放”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院科技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提供保障。
(二)发展方向
用5至10年时间建设成为拥有国际一流学科、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三)发展思路
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四大发展战略”和“八项发展工程”的工作思路,巩固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凝炼人才培养特色,深化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努力把化学学科建成国际一流学科,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1、创新驱动发展理念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完善发展举措,提升发展水平,更加注重学院提升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学院又快又好发展。
2、四大发展战略
——“双一流”建设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争创国际一流学科。
——“领军人才”战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全面实施“领军人才”战略,通过大师级的领军人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与服务队伍,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科研提升”战略。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和平台建设,加强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特色重点学科的建设力度,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实验室的利用和开放,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
——“创新开放”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跨越是学院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创新发展理念思路、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对外交流与合作、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强化面向世界办学的特色,加快多元化进程。建立健全高效灵活的沟通机制,加强与学校、青岛市政府、山东省教育厅、教育部、科技部和各大企业、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联系,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八项发展工程
——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及业务素质、结构合理、总数为140人左右的专任教师队伍。教授、副教授岗位占专任教师编制总数的比例达到70%左右,加大在职博士的培养力度,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90%。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和高层次学术人才。重点引进1-2名学院急需的大师级学科领军人才,使学院拥有院士2-3名、长江学者或杰青2-4名、泰山学者3-6名。加强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组建院士创新团队、杰青创新团队和泰山学者创新团队,进一步加强教育部创新团队和青岛市应用化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在省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带动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培养山东省教学名师1-2人,培育1-2个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团队。
——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工程。以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科体系。到2020年,学院ESI论文数量和影响力保持持续增长,化学学科力争跻身ESI排名1‰。加强学科特色凝练,充实学科实力,力争建成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将化学本科专业建成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将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建成较有特色的本科专业。力争建成物理化学山东省重点学科;使应用化学学科位居山东省第1位;分析化学学科山东省前2位;化学整体实力保持山东省高校太阳成集团tyc151cc系前2位。强化优势学科建设,争创世界一流学科。
——平台建设工程。全力加强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多方面筹集资金,整合校内外全部力量,力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力争顺利通过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力争把山东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实习)教学中心。
——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度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重点优化博士生的生源质量。以巩固基础、激励创新为研究生培养目标,通过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对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或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创新研究、国际学术交流。突出研究生课程质量,培育省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创新工程。积极鼓励学院教师申报以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课题为基础的项目,尤其是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课题。在鼓励教师申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各项省级基金及青岛市基金的同时,争取国家级重大课题。每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申报专利数量、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稳步提高,不断增加影响因子大于8.0的论文,科研经费保持稳步提高。
——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强化人才培养是学院根本任务的思想,强化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命线的意识,强化本科教学工作在学院工作中心地位的观念;按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快速发展”向“提高教学质量”战略转移的总要求,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锻炼,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育高水平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学生成才培养工程。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坚持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利益诉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加强学院分团委、办公室和教辅队伍的建设,给予充分的财力支持,通过多种措施保证考研率、就业率、学生工作综合考核每年保持在全校前五名水平,争取能获得10万元企业奖助学金,做好学生的奖贷补助工作,全方位资助家庭困难的品学兼优学生,做好特殊生工作。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和世界一流高校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扩大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拓展留学生教育,加强学生国际交流。
——和谐学院建设工程。实行院务公开,建立学院、教研室两级管理的新体制。结合学校二级管理体系改革,大力开源节流,促进学院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成节约型学院。全面推行“借力发展”战略,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推行预算分配、控制和绩效创新,加强财务收支监督管理,推行院务公开。进一步改善学院基础设施,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潜心研究,学术自由”的氛围,努力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和学院文化。加强教代会工作,发挥全体师生参与学院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着力构建和谐学院。坚持“党务+政务”、“行政+思政”的双目标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实现“领导班子和谐、干群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育人环境和谐、发展环境和谐”的目标,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是:组织申报并获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加强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内涵建设,力争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具备一流硬件设备的教学科研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国家精品课程1门,培养1名省级教学名师;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考核保持全校前五名;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促进和提高科研水平,争取承担国家重大和重点科研项目,培育标志性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引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名,获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1-2项,实现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的突破,为申报国家奖奠定基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考研率、就业率、学生工作综合考核保持在全校前五名水平,建成拥有国际一流学科、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二)学院定位
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和稳定本科教育,重点发展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升办学层次,突出办学特色,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将化学学科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学科,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三)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1、教育教学工作
目标任务
进一步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团队和教学平台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保障措施
(1)本科专业建设
①突出落实教学中心地位
“人才培养是学院工作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从教育部开展的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可以看出,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内涵式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所以教学中心地位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要求。将教学工作放在学院优先考虑的位置,教学经费专款专用,学院创收补助教学,在制度、人员、经费等各方面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除本学院应用化学、化学和海洋科学专业外,太阳成集团tyc151cc承担着全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量繁重,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学队伍是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团队各一支,十三五期间争取再建设1至2支省级教学团队,2至3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加强制度建设,在人员调配、职称评定、绩效分配等政策上向一线教学人员倾斜,稳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化学教学团队、化学教学团队、海洋科学教学团队等三个专业教学团队和物理化学教学团队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③专业与课程建设
借鉴应用化学国家特色专业的经验与优势,强化化学和海洋科学两个专业建设。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模块,凝练研究方向,将化学专业建设称为省内一流、独具特色的品牌专业。加大力度,将海洋科学建设成为具有“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水化工”和“海洋腐蚀”等化学化工特色的海洋科学专业,扩大专业影响力。依托中美合作办学,力争将校级“国际化应用化学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力争把精品课程群建设成为省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倡导集体备课和名师引领,强化问题意识和团队攻关,注重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教学体系。建成《基础化学原理》、《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成《无机化学》双语在线开放课程,每个专业重点建设1门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优秀课程为核心建设优秀课程群。编写高水平的专业教材,出版10部优秀教材。
突出化学实验和实践在化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专业实验课程资源的力度,十三五期间,每个专业新增3-6个科研成果转化实验课程项目,增加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用实验室面积,以科技创新计划为依托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将学业导师纳入学生培养的体系中,每人指导3-5名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业和实践指导。争取十三五期间,每年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以上,大学生挑战杯每年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项。
④加强教学管理,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着服务、节约、高效的原则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良教学管理平台,保障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由院长全面负责、教学副院长主持日常教学工作、教学办负责常规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和教师发展、评估办负责各种教学材料的整理、归档以及教学研究等责任细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逐步建立完善教学监督和激励机制。规范学院领导、系(教研室)主任以及学院教学督导听课制度,监督课堂教学,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争取经费,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以及编写优秀教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完善、时时更新学院教学状态数据库,收集和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质量。
⑤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力争将山东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按照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标准建设化学学科实验中心,争取将其建设成为山东省专业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标准建成应用化学仿真教学实验中心。
加强教学研究立项的扶持力度,定期予以检查,确保各教学立项课题的顺利完成,力争在获奖层次上有重大突破。争取承担校级以上教学立项20项以上,省级教学立项10项。建设在线精品开放课程6门,出版教材10部。
(2)博士后与研究生培养
①加强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为社会培养博士后5-10名。
②抓好现有应用化学博士点的建设工作;抓好现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化学硕士点、无机化学硕士点、有机化学硕士点、分析化学硕士点、物理化学硕士点、海洋化学硕士点、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点、化学工程在职硕士点的建设工作,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发展新的研究方向。
③做好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力争取得授予权。做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力争化学学科、海洋学科保持山东省一流行列。做好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做好新增博士点的规划建设。
④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完善导师责任制,逐步形成老、中、青结合,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要努力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其中硕士研究生规模达到380人,博士生规模达到30人。
⑤加快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建设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水平。
2、学科建设
目标任务
建成省级重中之重重点学科1个,新建省级重点学科1个;建成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将化学学科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学科。
保障措施
(1)重点发展优势学科。抓好重点学科建设,继续建设好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建设拥有一流学者,一流办学条件与科研实力,一流管理水平与社会贡献度的学科,带动全院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力争应用化学、分析化学学科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力争建成物理化学山东省重点学科;将化学本科专业建成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将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学科。
(2)科学规划实验室布局。通过CCE大楼的启用,统筹合理安排,建设集中、规范的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完整、设施齐全、技术先进、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重点实验室。力争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的评估,切实加强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岛市生态化工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生化分析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生命分析化学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将这些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学者、一流学科、一流管理水平与社会贡献度的实验室。
3、师资队伍建设
目标任务
教师人数稳定在140-15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90%,重点培养和引进学科急需的大师级领军人才。
保障措施
(1)师资队伍规模。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稳定骨干、造就名师”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杰出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教师基础学历提高计划”、“教师出国进修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2)人才培养与引进。基于山东省“泰山学者”“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和“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等项目,大力引进高层次的杰出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3)继续抓好师资队伍的梯队和团队建设。着力抓好重点学科、弱势学科和新上专业师资队伍的梯队和团队建设,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把学科带头人培养接班人作为其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生化分析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化工类专业化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山东省教学团队的建设;建设好泰山学者科技创新团队,组建院士创新团队;加大校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
(4)扎实落实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内容。根据学校和学院发展需要以及教师个体能力和发展需要,设立比例合理的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教师岗位,分类进行管理和考核,逐步建立三种类型比例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实施事业编制、非事业编制、以任务聘任的临时编制等多种编制形式。分类完善评价制度,统筹教师、管理和服务支撑等队伍的协调发展。
4、科学研究工作
目标任务
争取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批数稳中有增;力争在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实现突破。努力扩大横向科研规模,科研经费逐年增长;力争建成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增强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量和高水平科技论文的引用、检索量。
保障措施
(1)加大科研立项工作力度。继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积极组织动员申报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争取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项以上,省部级、市级课题60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15项,横向课题20项。在研的纵横向科研经费1600万元以上。树立全局观念,打破学科界限,走技术集成的道路,提高项目的高新技术含量。
(2)加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申报力度。使科研实验室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采取集中优势、优化组合、经费支持、政策倾斜等措施,加大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其他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重视发明专利的申报工作。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的情况,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3)营造氛围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课题组内人与人之间、课题组与课题组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协作与合作,为科研工作营造良好氛围;要强调科技创新意识特别要重视科技源头的创新,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以具有研究实力、代表科技发展方向的课题组为依托,建立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新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想干事、能干事”的科研将才提供条件。
(4)创造条件催生更多科研成果。在研究生招生、实验室分配等科研资源配置方面,与科研成果挂钩。探索并完善实验室有偿使用的办法,依据科研成果和业绩来调整实验室资源的再分配,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催生更多更好的成果。
5、党政管理工作
目标任务
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优化党支部设置方式,全面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成果,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坚持院务公开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保障措施
(1)全面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抓好班子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的创建,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班子队伍,使基层党组织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在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创建平安校园中得到落实。加强党务工作和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各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支部委员要明确分工,切实抓好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层层负责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坚持做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推动落实,真正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以卓有成效的党建成果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2)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工作。合理安排党员集中培训,积极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做好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3)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心党务工作的党员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由具有三年及以上党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或其他教职工党员担任。结合不同类型党支部实际,进一步细化和确定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严格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突出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力争各团支部在团建等方面有较大发展,使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4)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续以基层党组织活动为平台,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紧扣主题、结合实际、突出特色,采取理论研讨、志愿公益服务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身素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党支部活动要紧紧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贴近师生员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着力在主题创新、载体创新、模式创新上下功夫,既体现出党支部活动区别于其他组织活动的政治性思想性严肃性,又注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
6、学生工作
目标任务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爱国热情更加高涨、学习风气更加浓厚,保持学生工作综合评估成绩、考研率、就业率保持在全校前五名的水平。
保障措施
(1)着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和教育载体建设,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全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着在常规工作中谋创新,在平凡工作中求发展的理念,坚持思政教育推陈出新。注重身边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挖掘和培树工作,举办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用身边鲜活的典型资源教育学生。
(2)着力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水平。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质量。坚持“高进、明责、严管、强训、优出”的“十字方针”,把好辅导员的能力关和成长关。积极开展辅导员教育和培训,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各类培训及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引导他们成为理论学习的“思想者”、“研究者”,同时又是工作实践中的“创新者”和“多面手”。辅导员要深入学生班级、宿舍,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增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3)着力完善学生管理各项制度,规范管理。着力优化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学生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有效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重视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辅导员老师要做到理解精神,明白要求,运用有据,要求有章。学生达到人人皆知,使制度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准绳。做好学生日常行为指导,严格学生的日常量化,规范管理。
7、国际交流与合作
目标任务
建成定位准确、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争取在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上有新突破;在理工结合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新探索;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有新改革;在外语、双语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新变化;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新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水平位居全校前列。
保障措施
(1)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对外合作办学与学生培养的途径和领域,开辟教师培训,进修和人才引进的国际化渠道,积极推动教师进入国内外同类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2)搭建教师境外研修平台。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高级研究学者赴国境外研修项目。继续加大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合作培养力度,鼓励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教学研究机构访学深造。
(3)坚持特色办学,丰富合作模式。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经营方式,加快师资队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合作等国际化进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重实效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
五、“十三五”目标实现的保障政策与策略
1、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具体行动。要组织全院教职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山东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草案)》、《太阳成集团tyc151cc章程》和《太阳成集团tyc151cc太阳成集团tyc151cc十三五规划》,统一全院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抓好落实、重点推进、确保实效,抓住五年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学校实现“十三五”工作目标贡献力量,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夯实基础。
2、加强党建思政工作,促进党政和谐统一。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党员先进性的客观需要,为实现“十三五”期间的各项任务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好班子建设,把班子成员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加强班子建设的核心任务,提高班子成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要把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作为加强班子建设的关键环节,增强党总支一班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创造党政和谐统一、教师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坚持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加强班子建设的基本政治要求,牢固树立好为全院师生服务的意识,实践好为全院师生服务的宗旨;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院务公开制度,使学院各项工作逐步做到透明化、制度化、规范化,自觉置于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之下。
3、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目标责任管理。规划中各项任务尤其是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管理和党政管理等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有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需要健全完善的协调沟通、整体推进、监督考核等机制支撑。学院将建立院长书记为组长,由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具体负责同志组成的规划贯彻落实执行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落实推进。要建立工作进展定期汇报机制,及时调研工作进展状况、把握工作进程,为规划中各项任务的落实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提供保障。领导班子、各系、教研室、中心和办公室要根据规划内容、层层落实指标,实行基层单位发展的目标责任制,使学院的规划内容、指标与责任落到实处。学院将针对单项具体工作出台具体考核责任制度,以明确责任人、落实人和执行人,实现规划内容人人知道、规划目标人人有责,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4、凝心聚气,构建和谐学院。树立民主观念、建设和谐的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和谐的管理制度;加强沟通协作、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提升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社会影响、优化和谐的外部环境。健全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和以制度为基础的良好工作机制,管理制度科学,工作程序规范,过程考核精细,运行效率优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凝心聚气,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