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邀请嘉宾:高明远 教授 罗细亮 教授 丁彩凤 教授
时间:2023年10月8日(周日)9:00-12:00
地点:太阳成集团tyc151cc四方校区CCE楼1505
邀请嘉宾简介:
高明远教授: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2),973首席科学家(2011),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2020),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020)。199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2001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2年入选德国CIM人才回归计划,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获得“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奖,2006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11年起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4 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0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2年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高明远教授从事功能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近30年,研究内容涵盖纳米材料制备、物理性质研究、生物检测应用及重大疾病诊疗应用等。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0多项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包括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1项、863项目2项、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基金委医学部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基金委医学部重点项目2项、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化学部和医学部)。截止目前,在化学期刊Chem.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材料学期刊Adv. Mater.、Adv. Func. Mater.,综合期刊Nat. Commun.、ACS Nano,生物材料期刊Biomaterials,药学期刊Mol. Pharmaceut.及影像学期刊Magn. Reson. Imaging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累积引用22000多次。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20项已获授权(8项已转让),其中包括2项美国专利。撰写中英文专著3章1部。组织境内外学术会议10多次,应邀参加学术会议做特邀及邀请报告200多次。高明远教授长期担任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点项目、重大仪器研制项目会评专家,曾任基金委医学影像面/青项目会评专家组组长、北京市生物医药项目会评专家组组长等。先后被聘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化工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影像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分子影像探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天津市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及委员。目前,担任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Advanced Therapeutics等期刊的编辑或国际顾问编委。
汪勇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仲英青年学者,2013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并于特种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在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柴之芳院士。汪勇博士现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致力于先进肿瘤放射诊疗技术基础应用等交叉研究,作为主持人共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作为骨干参与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指导本科生获得4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曾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和面上一等资助。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他引4000多次,研究成果获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
曾剑峰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特聘教授。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同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明远研究员课题组硕博连读。2014年获得物理化学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苏州大学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研究中心。2016年获苏州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缺高层次人才,2017年获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2019年起任日本国立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造影技术分会委员,2021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截至目前,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Int. Ed.、ACS Nano、Biomaterial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被引40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五)、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三)、苏州市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四)。